生成器模式
生成器模式
Metadata
title: 生成器模式
date: 2022-12-14 15:32
tags:
- 行动阶段/完成
- 主题场景/设计
- 笔记空间/KnowladgeSpace/ProgramSpace/ProjectSpace
- 细化主题/设计模式/创建模式/生成器模式
categories:
- 设计
keywords:
- 设计模式/创建模式/生成器模式
description: 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, 使你能够分步骤创建复杂对象。 该模式允许你使用相同的创建代码生成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对象。
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, 使你能够分步骤创建复杂对象。 该模式允许你使用相同的创建代码生成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对象。
简介
意图:
将一个复杂的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,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。
主要解决:
主要解决在软件系统中,有时候面临着 “一个复杂对象” 的创建工作,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用一定的算法构成;由于需求的变化,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,但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稳定。
何时使用:
一些基本部件不会变,而其组合经常变化的时候。
如何解决:
将变与不变分离开。
关键代码:
建造者:创建和提供实例,导演:管理建造出来的实例的依赖关系。
应用实例:
- 去肯德基,汉堡、可乐、薯条、炸鸡翅等是不变的,而其组合是经常变化的,生成出所谓的 “套餐”。
- JAVA 中的 StringBuilder。
优点:
- 建造者独立,易扩展。
- 便于控制细节风险。
缺点:
- 产品必须有共同点,范围有限制。
- 如内部变化复杂,会有很多的建造类。
使用场景:
- 需要生成的对象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。
- 需要生成的对象内部属性本身相互依赖。
注意事项:
与工厂模式的区别是:建造者模式更加关注与零件装配的顺序。
模式结构
- 生成器 (Builder) 接口声明在所有类型生成器中通用的产品构造步骤。
- 具体生成器 (Concrete Builders) 提供构造过程的不同实现。 具体生成器也可以构造不遵循通用接口的产品。
- 产品 (Products) 是最终生成的对象。 由不同生成器构造的产品无需属于同一类层次结构或接口。
- 主管 (Director) 类定义调用构造步骤的顺序, 这样你就可以创建和复用特定的产品配置。
- 客户端 (Client) 必须将某个生成器对象与主管类关联。 一般情况下, 你只需通过主管类构造函数的参数进行一次性关联即可。 此后主管类就能使用生成器对象完成后续所有的构造任务。 但在客户端将生成器对象传递给主管类制造方法时还有另一种方式。 在这种情况下, 你在使用主管类生产产品时每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生成器。
适合应用场景
title: 使用生成器模式可避免 “重叠构造函数 (telescoping constructor)” 的出现。
假设你的构造函数中有十个可选参数, 那么调用该函数会非常不方便; 因此, 你需要重载这个构造函数, 新建几个只有较少参数的简化版。 但这些构造函数仍需调用主构造函数, 传递一些默认数值来替代省略掉的参数。
title: 当你希望使用代码创建不同形式的产品 (例如石头或木头房屋) 时, 可使用生成器模式。
如果你需要创建的各种形式的产品, 它们的制造过程相似且仅有细节上的差异, 此时可使用生成器模式。
基本生成器接口中定义了所有可能的制造步骤, 具体生成器将实现这些步骤来制造特定形式的产品。 同时, 主管类将负责管理制造步骤的顺序。
title: 使用生成器构造组合树或其他复杂对象。
生成器模式让你能分步骤构造产品。 你可以延迟执行某些步骤而不会影响最终产品。 你甚至可以递归调用这些步骤, 这在创建对象树时非常方便。
生成器在执行制造步骤时, 不能对外发布未完成的产品。 这可以避免客户端代码获取到不完整结果对象的情况。
实现方式
- 清晰地定义通用步骤, 确保它们可以制造所有形式的产品。 否则你将无法进一步实施该模式。
- 在基本生成器接口中声明这些步骤。
- 为每个形式的产品创建具体生成器类, 并实现其构造步骤。
不要忘记实现获取构造结果对象的方法。 你不能在生成器接口中声明该方法, 因为不同生成器构造的产品可能没有公共接口, 因此你就不知道该方法返回的对象类型。 但是, 如果所有产品都位于单一类层次中, 你就可以安全地在基本接口中添加获取生成对象的方法。 - 考虑创建主管类。 它可以使用同一生成器对象来封装多种构造产品的方式。
- 客户端代码会同时创建生成器和主管对象。 构造开始前, 客户端必须将生成器对象传递给主管对象。 通常情况下, 客户端只需调用主管类构造函数一次即可。 主管类使用生成器对象完成后续所有制造任务。 还有另一种方式, 那就是客户端可以将生成器对象直接传递给主管类的制造方法。
- 只有在所有产品都遵循相同接口的情况下, 构造结果可以直接通过主管类获取。 否则, 客户端应当通过生成器获取构造结果。
示例
我们假设一个快餐店的商业案例,其中,一个典型的套餐可以是一个汉堡(Burger)和一杯冷饮(Cold drink)。汉堡(Burger)可以是素食汉堡(Veg Burger)或鸡肉汉堡(Chicken Burger),它们是包在纸盒中。冷饮(Cold drink)可以是可口可乐(coke)或百事可乐(pepsi),它们是装在瓶子中。
我们将创建一个表示食物条目(比如汉堡和冷饮)的 Item 接口和实现 Item 接口的实体类,以及一个表示食物包装的 Packing 接口和实现 Packing 接口的实体类,汉堡是包在纸盒中,冷饮是装在瓶子中。
然后我们创建一个 Meal 类,带有 Item 的 ArrayList 和一个通过结合 Item 来创建不同类型的 Meal 对象的 MealBuilder。BuilderPatternDemo 类使用 MealBuilder 来创建一个 Meal。
优缺点
title: 优点
- 你可以分步创建对象, 暂缓创建步骤或递归运行创建步骤。
- 生成不同形式的产品时, 你可以复用相同的制造代码。
- 单一职责原则。 你可以将复杂构造代码从产品的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。
缺点
- 由于该模式需要新增多个类, 因此代码整体复杂程度会有所增加。
与其他模式的关系
在许多设计工作的初期都会使用[[工厂方法模式]] (较为简单, 而且可以更方便地通过子类进行定制), 随后演化为使用[[抽象工厂模式]]、 [[原型模式]]或[[生成器模式]] (更灵活但更加复杂)。
[[生成器模式]]重点关注如何分步生成复杂对象。 [[抽象工厂模式]]专门用于生产一系列相关对象。 抽象工厂会马上返回产品, 生成器则允许你在获取产品前执行一些额外构造步骤。
你可以在创建复杂[[组合模式]]树时使用[[生成器模式]], 因为这可使其构造步骤以递归的方式运行。
你可以结合使用[[生成器模式]]和[[桥接模式]]: 主管类负责抽象工作, 各种不同的生成器负责实现工作。
[[抽象工厂模式]]、 [[生成器模式]]和[[原型模式]]都可以用[[单例模式]]来实现。